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集体备课会(一):守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学阵地

发布者:范泽坤发布时间:2017-12-21浏览次数:1324



12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加强意识形态教学工作备课会”,会议由德育部主任汪莉丽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会议传达了校党委书记彭坤明,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新有在12月18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上关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有关讲话精神,明确要求必须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引导性。要讲政治,讲规范。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分析学情,认真梳理教学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思政课的各项教学工作。

本次集体备课,就思政课堂如何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守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学阵地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会上史灿方院长就如何落实好校党委常委会对思政课提出的要求,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针对思政课堂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特点,作了主题发言。他说,我们思政课教师,一是要有守好阵地意识。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两种体系的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和践行的主阵地在课堂,守住阵地的关键是靠我们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有守阵地的强烈意识。二是要做到“三要”、“三防”。“三要”是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极端重要性,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方向性,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三防”是防止偏见偏向,防止偏听偏信,防止偏爱偏激。三是要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辨识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识别那些打着所谓“普世价值”,拿着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幌子进行炒作的伪装,要善于辨别那些利用个别问题扩大化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最终把所有问题说成是我国“社会制度弊端”的错误逻辑,要善于辨识那些极力抹黑中国、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的有害信息。我们思政教师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辨识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汪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