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访和祭奠中升华家国情怀—马院和通识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开展寻访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遗址活动

发布者:李欢欢发布时间:2018-12-06浏览次数:1093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寻访活动。12月5日,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体寻访了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下关中山码头遇难纪念碑和下关发电厂遇难同胞纪念碑,祭奠丛葬纪念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亡灵,进行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

1

“居安思危”发人深省

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河海大学校园内,纪念碑于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修建。该碑碑形别致,碑的底座为三层红色台阶,碑身是立体白色三个人字形,碑顶上刻置一大古鼎,上刻“居安思危”四个大字,非常醒目、发人深省,震撼着在场的所有党员。第二支部党员驻足纪念碑前,向遇难同胞举行了简短的默哀活动,随后向遇难同胞敬献白色菊花。

2

千里祭扫的李先生感人至深

下关中山码头遇难纪念碑位于江边路和建宁路交叉路口,白色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矗立在绿树丛中,格外显眼。二支部一行到达时,遇到一位50多岁的男子正在祭拜。在他祭拜结束后,我们上前询问,得知他来自山西省大同市,千里迢迢专程赶来祭拜。该名男子名叫李玉东,他说,他母亲的亲戚是民国时期张家口市的官员,他的眷属当时在南京居住,南京大屠杀期间不幸于中山码头附近遇难,他每隔三四年来祭拜一次。二支部党员们与李玉东交谈后,和他一起在纪念碑前举行了简短的悼念活动,向南京大屠杀中在下关中山码头遇难同胞默哀。

3

16年的墓地呵护只为遇难同胞的亡灵安息

下关发电厂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原下关发电厂生产区中,这座纪念碑是南京第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因为下关发电厂已经搬迁,我们寻访颇费周折,在一片施工区域找到了纪念碑。秋天的雨后纪念碑四周洒满落叶,大家自发对纪念碑四周进行打扫,擦拭纪念碑上的灰尘,并一起向遇难同胞默哀。从史料记载,这里埋葬的是45位首都电厂的工人,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们本可以逃生,但他们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最终被日军机枪扫射杀害。支部党员再次为日军残暴所愤慨,为死难工人坚守岗位的岗位精神所感动。在我们即将离开纪念碑时,遇到了一位坚持16年祭扫纪念碑的南京市民,她激动的告诉我们,她叫邓成翠,结婚第五天丈夫就带她来祭扫纪念碑。丈夫告诉她,有一位战友的亲属是其中遇难的同胞,战友在外地,不能来祭扫,便委托丈夫代祭。从此,丈夫风雨无阻坚持定期来祭扫。丈夫前年去世,临死前又把祭扫的任务托付给她,她牢记丈夫的嘱托,坚持每周都来祭扫纪念碑。二支部所有党员,被邓成翠夫妻多年坚守的义举所深深感动。

这次寻访祭奠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遗址活动,二支部所有党员心中都感慨万分,每一处寻访地的历史,都是党员教师培植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党员们用真诚和情怀去阅读,去洗涤内心,去净化灵魂。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教书育人,勖勉后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

(管玲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