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环保奥秘 共建绿色家园——我校思政课走进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发布者:李欢欢发布时间:2019-12-17浏览次数:1147

“不会吧?我们生活的城市竟然每天要制造出8000吨垃圾?”“这太震撼啦!”站在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巨型垃圾仓上方,同学们不停地发出惊叹!这里正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场。12月14日上午,张玉兰教授带领19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专业1、2班,19人物形象设计专业1班100余名学生,走进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分为5个小组,循环开展了主题为“生活须减排、垃圾可变电”的思政实践课。校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院党总支书记成蕾、副院长张露及学院部分教师随堂听课。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绿色之友、校资源建设中心的大力支持。

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秉承“诚信、务实、高效、创新”之经营理念,日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80万吨。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机械炉排炉,配置“SNCR(炉内)脱销+半干法旋转喷雾器反应塔+活性炭喷射+干法脱酸+布袋除尘器+SCR(炉外)脱销”组合烟气净化工艺,烟气排放标准全面执行或部分优于欧盟2000标准,污水全回用、零排放,飞灰经厂内螯合固化后送至南京市江南灰渣填埋场填埋,炉渣进行资源综合化利用。

本次课分为“开课设问、参观学习、互动答疑、分享交流”四个环节。“生活垃圾水分很大,怎么才能正常燃烧?”“垃圾变电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实践课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中开始。带着课前设问,同学们跟着讲解员有序参观了垃圾变电一体化沙盘展示,了解了焚烧热能发电,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处理等环保知识。在巨型垃圾仓,目睹了十几吨垃圾等待沥水、焚烧的震撼场景。最后,又观看了垃圾如何通过焚烧炉、余热锅炉、过度蒸汽、汽轮机、发电机进行变电并输送到国家电网的全过程。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问题。如:微生物发酵焚烧后是否需要填埋?对绿色理念的践行是侧重于垃圾减排还是垃圾分类?对此,工作人员都做了详尽的解答。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实践教学让大家更乐于交流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实地参观刷新了他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知。19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专业张宇同学说:“垃圾变电的过程太奇妙了!”19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陆瑜说:“没想到我们的烟气排放要远优于欧盟标准,真为我们先进的环保技术而骄傲!”19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穆娟说:“以后一定要从自我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有的同学表示:“原来觉得垃圾处理工厂环境差、味道大,没想到参观后环境像公园一样,真的太棒了!”

师生同上一堂课,不仅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们也表示本次实践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对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黄敏卫老师在分享时既感动于该企业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也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对人才培养需求。张玉兰教授表示:把思政课堂从校内教室移动到环保企业现场,不仅是为了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绿色行动,用心呵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