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4月8日,我校新语学社志愿者受邀参加“国家安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三月三•民族大联欢”青少年爱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广西商会、鼓楼区民族宗教局、鼓楼团区委、鼓楼区科协、江东街道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陆洋老师,新语学社指导教师张丁月、刘敬东老师参加活动。
“小朋友们,农历三月三吃的米饭,为什么有五种颜色呢?它有什么美好寓意呢?”“这位小朋友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呢?”新语学社施欣妤、刘文慧两名志愿者,面向江东街道“江将好”志愿者家庭子女、鼓楼区新业态群体家庭子女等近百人,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以民族团结统一为主题的思政微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由来、风俗习惯、民族服饰等有关知识。
伴随着动感的旋律,来自江苏开放大学的张美同学,在草地上翩翩起舞。跪转、立转、跳转、垫步,再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一曲维吾尔族舞蹈《旋旋旋》引得连连喝彩,现场气氛瞬间被带到高潮。她在接受《南京晨报》采访时表示,“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能够充分感受到活力与纯真,非常开心!”
绿草如茵,阳光和煦,大家围坐一圈,欣赏和体验对山歌表演、竹竿舞、维吾尔族舞、哈萨克民族舞、广西转圈圈集体舞,一起品尝壮族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荠菜煮鸡蛋等,聆听了国家安全思政课。
活动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收获满满。“通过这次活动,对‘形势与政策’课上所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希望以后多开展志愿服务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活动,真正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志愿服务中感知社会、在理论宣讲中锻炼能力、在团结奋进中迈向复兴。本次活动是理论学习、志愿服务、“三区联动”、统一战线、社教基地建设等工作一体谋划、有序推进的一次成功探索。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江东街道“江将好”新青年学习基地建设成果,而且丰富了学生社团理论学习方式,切实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实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文/图:张丁月;新语学社 王璐)